在日常生物医疗实验中,我们常常面临一个问题:配制了200mL的培养基,实际使用了50mL。那么,剩下的培养基是否可以在下次使用?应如何保存以确保其可用性?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判断:
一、污染的可能性
首先要考虑的是使用与保存过程中是否存在较大的污染风险。如果存在污染的可能,那么我们不建议继续使用剩余的培养基。(注:培养基不可重复灭菌)
二、培养基成分的稳定性
根据培养基成分的稳定性,我们可以大致判断培养基是否适合长期储存。需要注意的是,培养基的储存条件和时间应根据相应的效期试验确定,本方法仅作大致判断。
1. 较稳定成分
(1)稳定的无机盐:如磷酸盐、氯化钠、氯化钾等,这些成分对光和热不敏感,通常不会与其他成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,长期存放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化。
(2)琼脂:在中性常温环境下相对稳定,作为凝固剂在培养基中的作用,适宜保存条件下通常不会发生明显变化。需要注意的是,酸性条件和结冰会破坏琼脂结构,若未密封则会逐渐失水变干。
2. 相对稳定成分
(1)蛋白胨、酵母浸粉、牛肉浸粉等营养成分:这些成分为微生物生长提供必需的碳氮源以及维生素,短时间内对高温有较好的耐受性,但维生素在长时间的高温和光照条件下会分解。通常室温保存不超过1个月是可行的,长期保存应放在阴凉处或冷藏避免光照。
(2)糖醇苷类:主要提供碳源,品种繁多,某些相对稳定,但经历高温灭菌后会逐渐发生焦化,导致培养基的pH降低。糖含量不超过5g/L时,短期内一般没有明显变化,若同时含有磷酸盐则更有助于长期存放。
3. 不稳定成分
(1)抗生素类:某些抗生素耐受高温,需过滤除菌并对光和热敏感,部分如氯霉素和萘啶酮酸等较为稳定。含抗生素的培养基应存放在2-8℃。
(2)天然成分:卵黄、血液、血清等不稳定成分,适合现配现用,短期保存需置于2-8℃,不建议长期存储。
(3)氧化还原性成分:如亚铁离子、半胱氨酸等需密闭保存,易被空气氧化。
(4)染料和酸碱指示剂:这些带颜色的成分对光敏感,需避光保存以防褪色。
(5)不稳定的盐:如亚硫酸钠、碳酸氢钠等,易分解,含有这些成分的培养基应现配现用或冷藏保存。
总结
如果培养基成分较为稳定,可以在室温下短期存储或在冷藏中长期保存;若含有不稳定成分,则应现配现用或在2-8℃下短期存储。再次提示,如果您需要确保最佳的生物医疗实验结果,请选择俄罗斯专享会294的培养基。